細說大同
大同區位於臺北市之西部,東邊以捷運淡水線和中山區為鄰,西邊則以淡水河與臺北縣三重市(現為新北市三重區)分開,南邊以忠孝西路、鄭州路與中正區、萬華區銜接,北邊以中山高速公路邊界和士林區為界。(圖 1-1-1)整個轄區涵蓋民國79年行政區調整以前的大同區、延平區、建成區,也就是包含了老臺北人口中的大龍峒與大稻埕這兩個地區;大龍峒、大稻埕與艋舺(萬華)是臺北盆地淡水河東岸地區最先開發的三個區域。
大同區之週邊,西部有淡水河,東北部有基隆河。淡水河發源於新竹縣大霸尖山,全長 159公里,流域面積2728平方公里,是由主流大漢溪、支流新店溪、基隆河及塭子川組成(見圖1-1-3)。它是臺北市與臺北縣(現為新北市)的界河,也是臺灣唯一有航運價值的河流,清朝時代新莊、艋舺、大稻埕等即因其能通行船隻而形成商埠。基隆河發源於臺北縣平溪鄉(現為新北市平溪區)石底村之西端,主流長88公里,流域面積485平方公里,下游橫貫臺北市南港、松山、內湖、中山、大同、士林、北投等七區,而於關渡納關渡溪後注入淡水河出海,清朝時代乃至日治初期,中下游一帶皆可通行船隻,松山即因此而興起。
大同區經民國79年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之後,轄有昔日大同、建成、延平三區,現有面積為 5.6815平方公里,是12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區。 |